以初心 鉴真心 | 郑北孔雀城 | 郑州大都市区跨越黄河,郑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GDP突破一万亿,人口突破一千万,是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得到认可的两个硬性指标。作为新晋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,如今做到了。但是在跨入特大城市之后,如何实现更大突破,成了摆在郑州发展面前的重大课题。
4月13日,随着《郑焦一体化发展规划(2020-2035年)》正式发布,郑州与周边的开封、新乡、许昌、焦作四个城市(除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)的一体化发展,实现了最后补缺。
这,不仅是中原城市群郑州大都市区“1+4”布局的阶段性终点,更是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起点,具有重大历史意义。幅员3万多平方公里、有近3000万人口的郑州大都市区五座城市,吹响了新一轮抱团发展的“集结号”。
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五城如何找准定位、互通有无、取长补短、实干创新,从而实现1+4≥5的发展效果。顶端新闻·大河报记者五地联动,盘点并解读五地五城那些让我们欢欣鼓舞的重大利好、较新发展动向,以及这一重大战略对促进各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。
根据《规划》,到2025年,郑州都市圈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,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基本建成,城镇人居生态环境更加和谐,区域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,湿地保护率达到50%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2天,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%,都市圈五市全部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。
到2035年,都市圈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,全面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的和谐都市圈、经济集约高效的绿色都市圈、社会健康文明的宜居都市圈,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。
城市政策利好的加持,是新区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。2016年,国家发改委印发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“十三五”规划》,大郑州被正式批复为国家中心城市,成为全国8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。
紧接着《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》出台,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,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。郑州将与开封、新乡、焦作、许昌四市深度融合形成大郑州都市圈合作共赢的新局面。
随着郑州大都市战略格局的不断扩展,和郑州中心城区“经济向东,政务向西,生活向北”的总体规划,跨河发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,郑州要打造国家中心城市,一定也要向北跨过黄河发展,破除行政壁垒,让黄河成为郑州内河,这是一举多得的战略性方针。
城市探索向北“跨黄河”与焦作、新乡等毗邻地区的联动发展,带动建设沿黄生态经济带,加快了一体化进程。由此,生活区也从黄河南岸向北岸延伸,众人瞩目的 “郑北新区”顺势而生,同时也成为了郑州产业外溢、生态居住的较佳承接地。由此,众人瞩目的 “郑北新区”顺势而生,亦如上海的黄浦江、广州的珠江、天津的海河等,成为跨河发展的典型。
以上相关政策出自《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17——2035》草案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